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与作用 > 正文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黄柏是一种非常好的中药材,可以治疗非常多的疾病,例如肝硬化、慢性肝炎、肺结核等病症,除了这些病症外,黄柏在清热、泻火、解毒方面也是有很好的口碑的!

药理作用

黄柏与黄连同样含较多的小檗碱,故其药理作用亦大体相似,参见"黄连"条。但含量较黄连低,并含有其他成分,作用亦有些差异。

①降压作用

黄柏对麻醉动物静脉或腹腔注射,可产生显著而持久的降压作用,颈动脉注射较静脉注射的更强,因此降压可能是中枢性的。

②抗菌作用

黄柏抗菌有效成分为小檗碱。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宋内氏除外)等均有效,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几乎无效,有报告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效者。

③其他作用

黄柏碱或昔罗匹林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小鼠的自发活动、各种反射均受到抑制。

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黄柏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治热痢,泄泻,消渴,黄疸,痿躄,梦遗,淋浊,痔疮,便血,亦白带下,骨蒸劳热,目赤肿痛,口舌生疮,疮疡肿毒。

①《药性论》记录:"主男子阴痿。治下血如鸡鸭肝片;及男子茎上疮,屑末敷之。"

②《别录》记录:"疗惊气在皮间,肌肤热赤起,目热赤痛,口疮。"

③《本经》记录:"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疸,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④《珍珠囊》记录:"治肾水。膀胱不足,诸痿厥,腰膝无力。"

⑤《日华子本草》记录:"安心除劳,治骨蒸,洗肝,明目,多泪,口干,心热,杀疳虫,治蛔心痛,疥癣,蜜炙治鼻洪,肠风,泻血,后分急热肿痛。"

⑥《本草拾遗》记录:"主热疮疱起,虫疮,痢,下血,杀蛀虫;煎服,主消渴。"

⑦《兰室秘藏》记录:"泻冲脉之邪。治夏月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

⑧《用药心法》记录:"治疮痛不可忍者。"

⑨《医学启源》记录:"《主治秘诀》云,泻膀胱龙火,利结小便,下焦湿肿,痢疾先见血,脐中痛,补肾水不足。"

⑩《纲目》记录:"敷小儿头疮。"

⑾《现代实用中药》记录:"打扑挫筋等,磨粉调如泥状涂贴。"

黄柏的功能与主治

黄柏的应用与药方:

临床应用

①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②治疗细菌性痢疾

③治疗肺炎

④治疗肺结核

⑤治疗肝硬化、慢性肝炎

⑥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⑦治疗急性结膜炎

⑧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⑨治疗慢性上颌窦炎

⑩治疗耳部湿疹

⑾黄柏所致过敏性药疹

附方

①治妊娠及产后寒热下痢:黄檗一斤,黄连一升,栀子二十枚。上三味,细切,以水五升,渍一宿,煮三拂,服一升,一日一夜令尽。呕者加橘皮一把,生姜二两。(摘自《千金翼方》)

②治痢疾:黄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将翻白草、秦皮全部及黄柏200克,共水煎两次,合并煎液,用文火浓缩成膏状,将剩余100克黄柏研细粉加入膏中,搅匀,低温烘干,研细粉。每服一、二克,日三次。(摘自辽宁《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小儿热痢下血:黄檗半两,赤芍药四钱。上同为细末,饭和丸,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前米饮下,大者加丸数。(摘自《阎氏小儿方论》)

④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擘),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摘自《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⑤治消渴尿多能食:黄檗一斤,水一升,煮三、五沸,渴即饮之,恣饮数日。(摘自《独行方》)

⑥治小儿热泻:黄檗,焙为末,用米汤和丸粟米大,每服一、二十丸,米汤下。(摘自《十全博救方》)

⑦治白淫,梦泄遗精及滑出而不收:黄檗一斤(放新瓦上烧令通赤为度),真蛤粉一斤。上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酒下。(摘自《素问病机保命集》珍珠粉丸)

⑧治热甚梦泄,怔忪恍忽,膈壅舌干:黄檗(去粗皮)一两。搀罗为末,入龙脑一钱匕,同研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十九丸,浓煎麦冬汤下。(摘自《圣济总录》清心丸)

⑨治筋骨疼痛,因湿热者:黄檗(炒)、苍术(米泔浸、炒)。上二味为末,沸汤入姜汁调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气实省,加酒少许佐之。(摘自《丹溪心法》二妙散)

⑩降心火,益肾水:黄檗三两,砂仁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细末,稀糊为丸,如梧棍子大。每服五个丸,用肉苁蓉半两,切碎,用酒一大盏,浸一宿,次日早空心煎三、四沸,去滓,以清酒送下。(摘自《奇效良方》封髓丹)

⑾降阴火、补肾水:黄檗(炒褐色)、知毋(洒浸,炒)各四两,热地黄(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上为末,猪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盐白汤下。(摘自《丹溪心法》大补丸)

⑿治下阴自汗,头晕腰酸:黄柏三钱,苍术四钱,川椒三十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毫升,一日三次,二日服完。(摘自《中级医刊》(3):177,1966)

⒀治口中及舌上生疮:捣黄檗含之。(摘自《千金方》)

⒁治小儿蓐内赤眼:黄檗,以乳浸,点之。(摘自《小品方》)

⒂治时行赤目:黄檗,去粗皮,为末,湿纸包裹,黄泥固,煨干。每用一弹子大,纱帕包之,浸水一盏,饭上蒸熟,乘热熏洗。一丸可用三、五次。(摘自《眼科龙木论》五行汤)

⒃治唇疮痛痒:黄檗末,以野蕾薇根捣汁调涂。(摘自《圣济总录》)

⒄治口疳臭烂:黄檗五钱,铜绿三钱。共为末掺之,去涎,愈。(摘自《小品方》)

⒅治小儿重舌:黄檗,以竹沥渍取,细细点舌上。(摘自《千金方》)

⒆治肺壅,鼻中生疮,肿痛:黄檗、槟榔等分。捣罗为末,以猪脂调敷之。(摘自《圣惠方》)

⒇治男子阴疮损烂:㈠煮黄檗洗之,又白蜜涂之。㈡黄连、黄檗等分,末之,煮肥猪肉汁,渍疮讫,粉之。(摘自《补缺肘后方》)

(21)治痈疽肿毒;黄檗皮(炒)、川乌头(炮)等分。为末调涂之,留头,频以米泔水润湿。(摘自《濒湖集简方》)

(22)治奶发,诸痈疽发背及妒乳:捣黄檗末,筛,鸡子白和,厚涂之。干,复易。(摘自《补缺肘后方》)

(23)治小儿脐疮不合:黄檗末涂之。(摘自《子母秘录》)

(24)治小儿脓疮,遍身不干:黄檗末,入枯矾少许掺之。(摘自《简便单方》)

最新更新

热门推荐

Powered by ZhongyaoYi.com © 2023 粤ICP备140857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