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粉(官粉、宫粉、铅粉)的功效与作用-胡粉(官粉、宫粉、铅粉)图片
时间:2025-04-15
在传统中药的浩瀚典籍中,胡粉以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与历史渊源占据一席之地。作为铅化合物的一种,它虽以「官粉」「宫粉」等雅称流传于民间,却始终与中医药文化中的外治法紧密相连。古人将其研磨成细粉,或调膏外敷,或配伍入方,常用于疮疡溃烂、皮肤湿痒等症,展现了「以毒攻毒」的辨证智慧。然其铅性峻烈,历代医家亦强调「中病即止」的慎用原则,这种对药性扬抑的精准把握,恰是中医用药哲学的生动体现。从《本草纲目》的详细记载到民间验方的灵活运用,胡粉的故事折射出中药学在实践中的不断探索与反思。
【中药名】胡粉
【别名】粉锡,解锡,丹地黄,流丹,鹊粉,流丹白毫,白膏,铅白,光粉,白粉,水粉,胡粉,定粉,锡粉,瓦粉,铅华,官粉,宫粉
【类别】驱虫药。
【药用部位】金属铅加工制成的粉末。
【产地分布】辽东、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
【性味归经】辛、甘、寒。有毒。归肝、脾、胃、大肠经。
【功效】败毒抗癌、杀虫疗疮、祛淤止血生肌;燥湿止痒。
【主治】主疳积;虫积腹痛;痢疾;症瘕;疟疾;疥癣;痈疽溃疡;湿疹;口疮;丹毒;烫伤;狐臭。
【药理】主含碱式碳酸铅2Pbco3Pb(OH)2,原生质毒,能破坏癌细胞的生活能力。能直接杀灭寄生虫,有制止出血与粘液分泌的作用。内服多量易惹起胃肠炎并诱发全身中毒。长期外用,能被皮肤吸收积蓄体内,导致腹痛、便秘、贫血等慢性中毒。
【用量】0.3~0.5g多入成药制剂;外用适量。
【禁忌】内服有毒慎重,脏腑虚寒者及孕妇忌服。恶雌黄。
【配伍选方】
①治疳痢、五色痢:定粉、龙骨、黄丹(煅过)各二钱,诃子三个(煨热,取肉)。上为末。每服一至二分,粥饮下。(《幼科准绳》定粉散)
②治小儿脾泄不止:红枣二十个,去核,将官粉入内,以阴阳瓦焙干,去枣研粉。每服一至二分,米汤下。(《孙真人集效方》)
③治小儿谷道虫痒:胡粉、雄黄等分。著中。(《子母秘录》)
④治瘑疥疮有虫:胡粉(研)三两,水银二两,皂荚十挺(椎,以水浸挪,滤取浓汁一升)。先熬皂荚汁至五合,下粉、水银,以柳篦搅令匀,瓷合盛。先以盐汤洗疮,取涂摩疮上,日三、五次。(《圣济总录》胡粉膏)
⑤治干癣痒不止:胡粉、黄连(去须)、蛇床子、白蔹各半两。捣罗为末,面脂调涂,湿即干贴之。(《圣惠方》胡粉散)
⑥治火烧疮:胡粉、羊髓和,涂上封之。(《孙真人食忌》)
⑦治妒精阴疮:铅粉二钱,银杏仁七个。铜铫内炒至杏黄,去杏取粉,出火毒,研搽。(《频湖集简方》)
⑧治血风臁疮:官粉四两。水调入碗内,以蕲州艾叶烧烟熏干,入乳香少许,同研,香油调作隔纸膏,反复贴之。(《孙天仁集效方》)
⑨治熛疮,浸淫多汁,日就浸大:胡粉(熬)、甘草(炙)、闾茹、黄连各二分。四物捣散,筛,以粉疮,日三。(《刘涓子鬼遗方》)
⑩治黄水脓疮:官粉(煅黄)、松香各三钱,黄丹一钱,飞矾二钱。为末,香油二两,熬膏敷之。(《秘传经验方》)
⑾治痈疽发背恶疮:光粉二两,真麻油三两。慢火同熬,更换柳枝频搅,至滴水成珠,入白胶末少许,徐徐倾入磁器内,以水浸二日,油纸摊贴。(《仁斋直指方》神应膏)
⑿接骨续筋,止痛活血:定粉、当归各一钱,硼砂一钱半。为末。每服一钱,苏木煎汤调下,仍频饮汤。(《卫生易简方》)
⒀治牙宣血出不止:胡粉半两,麝香(研)半钱。上二味同研为细散,临卧净揩牙,漱口讫,干贴,兼能牢牙。(《圣济总录》胡粉散)
(14)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食管癌 铅粉、轻粉、硼砂、生硇砂、滑石、木通、大黄、枳实、桃仁、乌梅肉、鸡内金、芡实各90克,蟾酥9克,九香虫、人指甲、雄黄、朱砂、血竭、海浮石、木香、厚朴、白芥子各30克,巴豆仁、黑豆、绿豆、斑螯、沉香曲、延胡索、急性子、乌贼骨、乳香、儿茶各60克,百草霜、三棱、莪术、灵仙各120克,杏仁、木鳖仁(炒)各150克,蜣螂180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丸,丸重9克,每服1丸,日3次,温开水送。能使癌瘤消退,吞咽顺利。
(15)祛淤止血,淤滞出血:折伤淤滞 铅粉、当归各3克,硼砂4.5克 为末,每服3克,苏木汤送,日2次。
下一篇:牡蛎的功效与作用-牡蛎图片
-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