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显秀墓壁画艺术价值较高,画家采用铁线勾勒和晕染技法,线条疏密有致,完全符合古代文献中描绘的“简易标美”的疏体风格。壁画集中反映了晋阳地区北齐社会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是体现中华多元一体文明的绚丽瑰宝。2002年,北齐徐显秀墓的考古发掘获得中国考古界最高奖田野考古奖三等奖。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获得“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审专家组称其壁画为“中国美术史上的杰作,代表了当时绘画的最高水平”。
在墓道壁画清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将其划分成100×80平方厘米的工作面,把前后状况拍摄记录下来,不断总结经验。为找到最合适的修复材料、配方和工艺,进行了数十次理化实验。
“一次工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要从根源上保护,必须稳定墓葬赋存环境。”王江介绍。徐显秀墓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控制方法。比如,墓葬遗址外围直径50米范围内恢复原生态植被,构建完善的直排水体系,封土堆周边铺设膨润土防水毯,利用盗洞增加抽排风设备。这些措施可以减缓外界环境变化对墓室微环境影响,稳定墓室温度、湿度。
遗址厅是博物馆重头戏。透过玻璃,墓道、过洞、甬道清晰可见。站在墓葬封土堆旁,戴上4K分辨率的VR眼镜,控制手柄前进,只见威武的仪仗分列两边,乐伎奏响激昂胡乐,徐显秀夫妇身着华服举杯宴饮,气氛热烈。置身其间,北齐生活仿佛可触可感。
墓葬发掘以后微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墓室沉降失稳,壁画出现空鼓、酥碱、起甲等多种病害,甚至有局部脱落的风险。2007年开始,徐显秀墓进入修复保护阶段。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了近两年的保护工程,解决了墓葬结构失稳坍塌隐患,修复各类病害壁画650余平方米,搭建了封闭性更好的钢结构保护棚,总结出一套保护程序和技术方法。该工程也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佳文物维修工程”。
田野考古工作结束后,是选择揭取搬迁易地保护,还是选择原址保护,业内观点不一。从国内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发掘的墓室壁画一般采取揭取搬迁易地保护、墓葬封存回填的方法,到20世纪90年代初才探索原址保护。“徐显秀墓原址保护难度很大,由于壁画地仗层薄,完整揭取的可能性更小。经过充分论证,国家文物局决定还是原址保护。”王江介绍。
2020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启动建设。施工过程严格遵照最小干预原则,每一步都有专项方案,保证文物安全。墓葬周边要建设止水帷幕,需要139根桩,每根18米深,为减少震动,全是人工挖孔。博物馆建成后,恒温恒湿,内设59个传感器实时监测。
徐显秀墓墓室壁画保存较为完好,复杂的是墓道壁画的清理加固。画师在厚度仅1毫米的白灰层上直接作画,几乎没有地仗层,稍有不慎便破碎脱落。再加上草木根系、昆虫洞穴破坏和地表水侵蚀,墓道壁画的保存情况很差。考古队邀请国内文保专家反复试验总结,终于敲定方案:先用软竹签一点点抠掉杂草,再用小号注射器将黏结剂注入灰皮下,每次一个指甲盖大小,之后垫着脱脂棉轻压,直到恢复黏结。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田野发掘,徐显秀墓壁画重见天日。从墓道,经过过洞、天井、甬道到墓室,满壁施画,浑然一体。其中,墓道壁画描绘的是一支四神兽引导的仪仗队。墓室壁画分别为北壁《宴饮图》、西壁《墓主出行图》和东壁《墓主夫人出行图》,气势恢宏。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文博研究员常一民是第一个看到壁画的人。时隔20多年,他仍记得初见壁画时的震撼。时间回拨到2000年12月1日,太原市文物部门接到王家峰村一位村民报告,有人在梨园盗墓。常一民和同事立即赶到现场,他沿着仅可容身的盗洞下到洞底,发现墓壁砌砖已被挖开一个洞口。“顺着手电筒的光往墓室看,壁画色彩斑斓,跟刚画出来的一样。”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太原市考古研究所立即联合成立王家峰北朝壁画墓考古队,实施抢救性发掘,常一民担任领队。
步入展厅,光影流动间便进入一个神秘的壁画世界。徐显秀墓北壁壁画《宴饮图》被搬上互动投影墙,拨动琵琶弦,便可与乐伎共奏一曲。抬头看,穹隆顶式环幕动画声光电一体,忻州九原岗墓壁画《升天图》动了起来,状如天马、口食虎豹的驳,努睛露齿、持槌击连鼓的雷公,赤身骑龙、倒水泛洒的雨师等等,共同绘出一幅奇景。在“元宇宙博物馆”,戴上VR设备,转动手柄,站在原地就能“逛”遍博物馆,甚至可以“拿”起展柜里的文物,近距离观赏。
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200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北齐徐显秀墓原址而建,山西境内出土的其他北朝壁画,太原娄睿墓、忻州九原岗墓、朔州水泉梁墓壁画等均在此集中展示。历经3年筹备建设,2023年12月开馆,已接待观众5.5万余人次,赶上节假日,一票难求。游客从各地慕名而来,一睹千年壁画的风采。
蜜桃永久网站一场音乐会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上演,乐手吹弹起笛子、箜篌等古典乐器,与身后的《宴饮图》数字壁画相呼应。音乐会为博物馆量身打造,试图还原壁画中的乐器元素,让观众感受北齐文化的魅力。
远远看去,夯土色外墙,古朴大气。展馆3800余平方米,分为壁画厅、遗址厅、临展厅3个空间。3D、AR、VR等数字技术的运用也是展览一大亮点。为了增强观众体验感,博物馆结合壁画原件、数字化展项、互动游戏等多种展陈手段,打造了多个沉浸式体验场景,营造“人在画中游”的奇妙之旅。
20多年来,徐显秀墓原址保护经过了发掘保护、修复保护、环境控制性保护、建馆保护4个阶段。从发掘开始,考古队坚持保护第一,为原址保护创造了基础条件。
徐显秀墓原址保护是中国考古遗址保护利用的一个典型案例,也是对文物考古活化利用的有益尝试。相信观众在视听享受之余可以体会到文博人的辛苦付出。“在后期开放展览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监测。壁画保护任重道远,我们会尽全力守护好这份珍贵文化遗产。”王江表示。
558.48MB
查看515.42MB
查看62.7MB
查看498.87MB
查看789.13MB
查看292.99MB
查看775.24MB
查看924.78MB
查看893.41MB
查看644.34MB
查看367.31MB
查看793.99MB
查看204.46MB
查看492.11MB
查看677.19MB
查看314.28MB
查看563.60MB
查看498.91MB
查看387.52MB
查看277.86MB
查看177.86MB
查看390.28MB
查看503.81MB
查看442.79MB
查看210.53MB
查看913.99MB
查看269.38MB
查看365.30MB
查看297.65MB
查看690.19MB
查看576.82MB
查看735.50MB
查看131.33MB
查看518.31MB
查看201.84MB
查看441.47MB
查看934.83MB
查看199.16MB
查看607.88MB
查看675.99MB
查看963.22MB
查看730.24MB
查看344.72MB
查看764.16MB
查看231.54MB
查看671.78MB
查看736.88MB
查看379.22MB
查看313.86MB
查看879.62MB
查看829.49MB
查看408.33MB
查看974.21MB
查看183.67MB
查看167.69MB
查看174.60MB
查看114.76MB
查看317.67MB
查看557.88MB
查看909.85MB
查看410.31MB
查看280.56MB
查看135.83MB
查看643.89MB
查看687.86MB
查看800.63MB
查看180.79MB
查看644.51MB
查看246.68MB
查看442.39MB
查看487.37MB
查看300.61MB
查看463.91MB
查看807.72MB
查看775.88MB
查看370.97MB
查看670.37MB
查看238.10MB
查看629.39MB
查看565.74MB
查看561.67MB
查看748.20MB
查看773.68MB
查看867.99MB
查看509.61MB
查看288.65MB
查看454.94MB
查看866.40MB
查看751.35MB
查看136.69MB
查看764.79MB
查看600.36MB
查看312.40MB
查看534.11MB
查看348.66MB
查看443.48MB
查看838.73MB
查看723.49MB
查看590.87MB
查看730.22MB
查看303.60MB
查看293.41MB
查看105.18MB
查看269.45MB
查看
136 呼和浩特zo
特朗普若在牢里当选总统会怎样⛦
2025-07-01 0-1:35:37 推荐
824 188****5470
被罚超41亿 恒大地产:全力保交楼⛪
2025-07-02 13:12:02 不推荐
396 152****5164
网红医生摆拍被封号背后⛮
2025-07-01 12:37:53 推荐
64 狂飙的警车
海研科技AI视觉防错系统助力奥克斯生产智能...⛱
2025-07-03 06:14:02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