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赤芍 > 专题

赤芍

中药赤芍专题,介绍赤芍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中草药赤芍的副作用和禁忌,让大家全面了解中药材赤芍。

赤芍的药用价值:

㈠名称:赤芍

㈡拼音:Chì Sháo

㈢英文名:RADIX PAEONIAE RUBRA

㈣别名:山芍药、木芍药、赤芍药、红芍药、草芍药。

㈤药材类别:根茎类

㈥入药部分:为芍药科植物芍药、川芍药、草芍药、毛叶草芍药、美丽芍药、窄叶芍药和块根芍药的根。

㈦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

㈧性味:苦,微寒。

①《别录》记录:“中药赤芍酸,平微寒,有小毒。”

②《吴普本草》记录:“桐君:甘,无毒。歧伯:咸。李氏:小寒。雷公:酸。”

③《本经》记录:“中药赤芍味苦,平。”

④《本草衍义》记录:“中药赤芍味涩苦。”

㈨归经:归肝经。

①《珍珠囊》记录:“足太阴脾经。”

②《药品化义》记录:“中药赤芍入肝、小肠二经。”

③《本草经疏》记录:“手足太阴引经药,入肝、脾血分。”

④《汤液本草》记录:“中药赤芍入手足太阴经。”

⑤《本草经解》记录:“中药赤芍入心与小肠。”

㈩各家论述:

1.论赤芍止痛 

①李东垣论述:"赤芍药破瘀血而疗腹痛,烦热亦解。仲景方中多用之者,以其能定寒热,利小便也。"(摘自《用药法象》)

②陶弘景论述:"芍药赤者小利,俗方以止痛,乃不减当归。"(摘自《本草经集注》) 

2.论赤芍为肝家血分要药 

①贾所学论述:"赤芍,味苦能泻,带酸入肝,专泻肝火。盖肝藏血,用此清热凉血。入洞然汤,治暴赤眼;入犀角汤,清吐衄血。入神仙活命饮,攻诸毒热壅,以消散毒气;入六一顺气汤,泻大肠闭结,使血脉顺下。以其能主降,善行血滞,调女人之经,消瘀通乳;以其性禀寒,能解热烦,祛内停之湿,利水通便。较白芍味苦重,但能泻而无补。"(摘自《药品化义》)

②缪希雍论述:"木芍药色赤,赤者主破散,主通利,专入肝家血分,故主邪气腹痛。其主除血痹、破坚积者,血瘀则发寒热,行血则寒热自止,血痹疝瘕皆血凝滞而成,肢凝滞之血,则痹和而疝瘕自消。凉肝故通顺血脉,肝主血,入肝行血,故散恶血,逐贼血。营气不和则逆于肉里,结为痈肿,行血凉血,则痈肿自消。妇人经行属足厥阴肝经,入肝行血,故主经闭。肝开窍于目,目赤者肝热也,酸寒能凉肝,故治目赤。肠风下血者,湿热肠血也,血凉则肠风自止矣。"(摘自《本草经疏》)

3.论赤芍、白芍功效之异同 

黄宫绣论述:"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故凡腹痛坚积,血瘕疝痹,经闭目赤,因于积热而成者,用此则能凉血逐瘀,与白芍主补无泻,大相远耳。"(摘自《本草求真》)

赤芍的药用价值

赤芍的营养价值:

化学成份:

1.芍药根含芍药甙(paeoniflorin),氧化芍药甙(oxy-paeoniflorin),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paooniflorin),白芍甙(albi-florin),芍药甙无酮(paeoniflorigenone),没食子酰芍药甙(galloylpaeoniflorin),β-蒎-10-烯基-β-巢菜甙(z-1s,5R-β-pinen-10-yl-β-vicianoside),芍药新甙(lacioflorin),芍药内酯(paeoni-lactone)A、B、C,β-谷甾醇(β-siiosi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还从根的鞣质中分得1,2,3,6-四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se)及相应的六没食子酰基葡萄糖和七没食子酰基葡萄糖等。又含右旋儿茶精(catechin)及挥发油。挥发油主要含苯甲酸(benzoic acid),牡丹酚(paeonol)及其他醇类和酚类成分共33个。

2.川赤芍 根含芍药甙(paooniflorin),四川产品还含微量的苯甲酰芍药甙(benzoyl paeoniflorin)。

3.草芍药 根含芍药甙,北京地区产品还含氧化芍药甙(oxrpaeoniflorin)和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还含苯甲酸(benzoic acid),挥发油,脂肪油,树脂,鞣质,糖,淀粉,粘液质,蛋白质等。

4.美丽芍药 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牡丹酚原甙。

5.窄叶芍药 根含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氧化芍药甙,牡丹酚原甙,苯甲酸,水杨酸(salicyl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还含挥发油及环烯醚萜类(iridoid)物质。

6.块根芍药 根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

继续阅读《赤芍的药用价值》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赤芍善于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治疗气滞血瘀所致胸痹,症见胸闷,胸痛,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心宁片方,改为丸剂使用,有较好疗效

药理作用

1.抗血栓形成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作用。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5.抗肿瘤作用。

6.保肝作用。

7.其他作用。

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功能与主治:

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主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癥瘕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疮疡。 

①《药性论》记录:治肺邪气,腹中疞痛,血气积聚,通宣脏腑拥气,治邪痛败血,主时疾骨热,强五脏,补肾气,治心腹坚胀,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 

②《别录》记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膀胱大小肠,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③《本经》记录: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④《日华子本草》记录: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胬肉。 

⑤《药品化义》记录:泻肝火。

⑥《滇南本草》记录:泻脾火,降气,行血,破瘀,散血块,止腹痛,退血热,攻痈疮,治疥癞。 

⑦《开宝本草》记录:别本注云,利小便,下气。 

赤芍的功能与主治

赤芍的应用与药方:

临床应用

冠芍片赤芍1500g,三七90g,佛手900g,泽泻900g,甘草150g。以上五味,先将赤芍10%量与三七粉碎成细粉,其余药物加水煎煮3次,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50℃测)的稠膏;膏粉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制粒,干燥,压片,片心重0.3g,包糖衣。本品除去糖衣呈浅褐色,气微香,味微香甜。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量的作用。用于冠心病的胸闷,心绞痛,高脂血症。口服,每次5片,每日3次。(《北京市药品标准》1983年;《江苏省药品标准》1977年)

附方

1、治疗五淋:赤芍药50克 槟榔一个(面裹煨).上为末 每服5克 水煎 空心服.(《博济方》) 

2、治疗血痢腹痛:赤芍药、黄柏(去粗皮 炙)、地榆各50克.上三味捣筛 每服15克 以浆水一盏 煎至七分 去滓 不拘时温服.(《圣济总录》芍药汤) 

3、治疗赤痢多腹痛不可忍:赤芍药100克 黄柏100克(以蜜拌合涂炙令尽 锉).上药 捣筛为散 每服15克 以淡浆水一中盏 煎至五分 去滓 不计时候稍热服.(《太平圣惠方》赤芍药散)

4、治疗急性乳腺炎:赤芍50~100克 生甘草10克.水煎服.如发热加黄芩 另用白蔹根、食盐少许捣敷患处.(《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5、主治痈疡肿毒初起。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各6g,金银花25g,陈皮9g。用酒一大碗,煎五七沸服。方中赤芍活血散瘀。 (《校注妇人良方》仙方活命饮)

6、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水牛角30g,生地黄24g,赤芍12g,牡丹皮9g上药四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方中赤芍苦酸微寒,养血敛阴,且助生地凉血和营泄热,于热盛出血者尤宜。 (《备急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7、治疗妇人血崩不止、赤白带下:香附子、赤芍药.上等份 为末 盐一捻 水二盏 煎至一盏 去渣服。(《太平圣惠方》如神散)

继续阅读《赤芍的功效与作用》

赤芍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10g;或入丸、散。

赤芍的炮制:

1.赤芍《伤寒论》记录:"捣筛。"现行,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分开大小条,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赤芍《经效产宝》记录:"炒黄。"《三因方》:"炒令赤色。"《妇人良方》:"微炒。""炒焦黄。"现行,取赤芍片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颜色加深,偶有焦斑,取出放凉。

3酒赤芍《扁鹊心书》记录:"酒。"《汤液本草》:"酒浸。"《济阴纲目》:"酒炒黄。"现行,取赤芍片,加黄酒拌匀,闷润,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冷。每赤芍100kg,用黄酒15kg。酒炒制其寒。

赤芍的食用方法

赤芍的食用方法(药膳做法):

赤芍茶

材料:赤芍10g、花茶3g。

做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传统药茶方。功能祛瘀止痛,凉血消肿;用于瘀滞腹痛;痛经;目赤;痛肿;血痢。

赤芍天参陈皮饮

材料:生赤芍9克,黑天参9克,广陈皮4-5克,白鲜皮9克,生地黄12克,淡竹叶4-5克,甘草3克。

做法:把所有原料一同放进锅中,水煎,去渣后饮服。

功效:本膳具有清脾凉血的功效,适用于由沙眼引起的倒睫患者。风盛者加荆芥;防风热盛者加黄连、山栀;湿盛者加苍术、黄柏;瘀甚者加红花、大黄。

茯苓赤芍茶

材料:茯苓5g、赤芍3g、花茶3g。

做法:用250ml开水冲泡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传统药茶方。功能健脾利水、活血,用于水肿、血肿、耳源性眩晕。

蚕蝎生地茶

材料:生地24克、赤芍9克、当归9克、川芎3克、防风5克、柴胡6克、炙僵蚕12克、白附子6克、全蝎3克。

做法:先把上药用清水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25~30分钟,每剂药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

功效:主治眼外肌麻痹,适用于斜视患者。

服法: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柴胡赤芍茶

材料:柴胡5g、赤芍3g、枳壳2g、香附2g、甘草3g、花茶3g。

做法:用3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本方来源于《医医偶录》,功能疏肝理气、祛瘀止痛,用于肝气不疏所致胁痛。

活血化坚汤

材料:防风、赤芍、归尾 、天花扮、金银花、贝母、川芎、皂角刺、桔梗各3克,僵蚕、厚朴、五灵脂、陈皮、甘草、乳香、白芷各1.5克。

做法:上药以清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临服加酒适量,食后服。

功效:瘰疬、瘿瘤、痰核初起未溃脓者。本食疗主治结节性痒疹等疾病。

继续阅读《赤芍的食用方法》

赤芍的副作用:

赤芍成分没食子酸的衍生物没食子酸丙酯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能明显抑制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等诱导的线粒体肿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可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正常。赤芍对正常离体豚鼠回肠无明显作用,但能解除乙酰胆碱所致肠痉挛。赤芍正丁醇提取物3g/kg皮下注射可促进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加肝脏重量,对溶血素生成与迟发型超敏反应无明显影响。

川赤芍提取物对β-羟基-β-甲基戊二酸辅酶A和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受体有显著抑制作用。赤芍在体外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草芍药煎剂灌胃,可使家兔血糖暂时升高,窄叶芍药水-醇提取物有显著镇静和一定的镇痛作用,还能提高胃液的酸度,增进食欲和消化功能。

毒性:赤芍注射液(水提醇沉)小鼠静脉注射的最大耐受量为50g/kg,猫的最小致死量>186g/kg,赤芍D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4.6g/kg,赤芍C为2.9g/kg,赤芍A为10.8g/kg。

赤芍的副作用

赤芍的食用禁忌:

注意事项:

血虚无瘀之症及痈疽已溃者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1.《本草经疏》记录:赤芍药破血,故凡一切血虚病,及泄泻,产后恶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痈疽已溃,并不宜服。

2.《本草衍义》记录:血虚寒人,禁此一物。 

3.《本草经集注》记录:恶石斛、芒硝。畏消石、鳖甲、小蓟。反藜芦。

继续阅读《赤芍的副作用》

赤芍图片:

赤芍图片

赤芍图片:

赤芍图片

中药赤芍图片:

中药赤芍图片

中草药赤芍图片:

中草药赤芍图片

中药材赤芍图片:

中药材赤芍图片

继续阅读《赤芍图片》

赤芍的主要产地分布:

1.芍药生于山坡草地和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及甘肃。各城市和村镇多有栽培。

2.川芍药根生于海拔1800-3700m山坡疏林或林边路旁。分布于陕西、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地。

3.草芍药根生于海拔800-2600m的山坡草地、林下和腐殖质较深厚的土壤。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等地。

4.毛叶草芍药根生于海拔1500-2000m的山坡林下。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河南和四川等地。

5.美丽芍药根生于海拔1500-2700m的山坡、林缘阴湿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贵州和云南。

6.窄叶芍药根生于海拔1200-2000m的针叶林下或山坡阴湿地。分布于新疆西北部阿尔泰山及天山山区。

7.块根芍药根生于海拔1100-1700m的山坡草地或林下阴湿处。分布于新疆。

赤芍产地

赤芍的性状:

(1)芍药根 圆柱形,稍弯曲,长10-40cm,直径0.6-3cm。表面褐色或黑棕色,粗糙,有粗而略扭曲的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外皮易脱落。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粉白色或黄白色,皮部窄,色较深,木部放射状纹理明显,有时具裂隙。气微香,味微苦、涩。

(2)川赤芍根 长5-20cm,直径0.5-2.5cm。表面棕色或暗棕色,偶有落皮层形成的斑痕。质松,易折断,断面皮部黑褐色,木部黄白色。味微苦、涩。

(3)草芍药根 类圆锥形,直径约至1.5cm。表面棕褐色或棕红色,有细密纵皱纹。质硬脆,断面皮部类白色,木部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味微甜、涩。

(4)毛叶草芍药根 长圆柱形,扭曲,直径0.6-2.6cm。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皮孔。断面类黄色或黄白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气微香,味微苦、涩。

(5)美丽芍药根 圆锥形,扭曲,长5-17cm,直径0.5-2.6cm。表面纵皱纹细密,有落皮层形成的大块斑痕,皮孔不明显。质硬脆,断面棕褐色。气微香,昧微苦、涩。

(6)窄叶芍药根 纺锤状或类球形,长2-8cm,直径1-2cm。表面褐色,有纵皱纹。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紫色,有明显的放射状裂隙,其间可见白色片状膜。味微甜、涩。

(7)块根芍药根 纺锤形或类球形,长2.5-10cm,直径1-3cm。表面褐色,具纵皱纹。质硬,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淡紫色,具放射状裂隙。味微甜、涩。以条粗长、断面粉白色、粉性大者为佳。

继续阅读《赤芍产地》

Powered by ZhongyaoYi.com © 2023 粤ICP备14085741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