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鹌菜 (野芥菜)的功效与作用-黄鹌菜 (野芥菜)图片
时间:2025-04-17
在江南的田埂边或山野小径旁,常能遇见一簇簇明黄色的小花,这便是黄鹌菜。民间唤它作野芥菜,因其嫩叶微苦中带着芥末般的辛香,是春日里农人常采的野菜。这不起眼的野草其实藏着不少故事——它既是《救荒本草》里记载的充饥之物,也是岭南地区凉茶铺子里清热祛湿的秘方。那些鹅黄色的小花朝开暮合,像极了山野间的报时器,而带锯齿的叶片在风中轻摆时,总让人想起鸟类羽毛的纹理,或许这正是"黄鹌菜"得名的由来。
【中药名】黄鹌菜?
【别名】毛连连、野芥菜[福建]、黄花枝香草、野青菜、苦菜药、黄花菜、山芥菜、土芥菜、野芥兰、芥菜仔、臭头苦苴、野青菜、黄花枝香草、三枝香、野青菜、还阳草。
【类别】清热药
【药用部位】为菊科植物黄鹌菜的全草或根。春、秋采收。
【产地分布】生长于路边荒野。分布江苏、安徽、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肺、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止痛。
【主治】主感冒;咽痛;眼结膜炎;乳痈;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痢疾;肝硬化腹水;尿路感染,急性肾炎;淋浊;血尿;白带;风湿关节炎;跌打损伤。
【文献】
①《常见混淆中草药的识别》:"抗菌消炎。治疮疖,乳腺炎,扁桃体炎,尿路感染,白带,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
②福建晋江《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通结气,利咽喉。"
③《广西药植名录》:"消肿,止痛。治感冒。"
【成分药理】
【用法用量】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捣蛋汁。外用适量。
【禁忌】
【配伍选方】
①治咽喉炎症: 鲜黄鹌菜,洗净,捣计,加醋适量含漱(治疗期间忌吃油腻食物)。
②治乳腺炎: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水煎酌加酒服,渣捣烂加热外敷患处。
③治肝硬化腹水: 鲜黄鹌菜根四至六钱。水煎服。
④治胼胝: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水酒各半煎服,渣外敷。
⑤治狂犬咬伤: 鲜黄鹌菜一至二两。 绞汁泡开水服,渣外敷。 (晋江《中草药手册》)
⑥治急性肾炎:鲜黄鹌菜2~3株。烤干研末,和鸡蛋炒食。
⑦治鹅口疮:鲜黄鹌菜根6~7个。用二次淘米水洗,捣烂取汁调蜜服。
⑧治痢疾:(黄鹌菜)鲜全草60g。捣烂绞汁冲蜜糖服。
⑨治咽喉痛:挖取黄鹌菜,洗净,捣汁加醋含漱。
⑩治腹水腹胀:用作黄鹌菜根12~18克,煎水服。
(11)治指头疔,带状疱疹:(黄鹌菜)鲜草捣烂,连渣涂敷。
(12)治肿痛:鲜黄鹌菜适量,黄土、食盐各少许。捣烂敷患处。
(13)治跌打伤:(黄鹌菜)鲜全草30g(干品15g)。加酒水各半,适量,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
(14)治痢疾:(黄鹌菜)鲜全草60g。捣烂绞汁冲蜜糖服。
(15)治头疔、带状疱疹:用作黄鹌菜捣烂,连渣涂敷。
(16)跌打损伤:取鲜黄鹌菜30克,加酒水各半共煎,去渣,每日分2次服。
上一篇:降香的功效与作用-降香图片
下一篇:榼藤子的功效与作用-榼藤子图片
-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