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砂的功效与作用-夜明砂图片
时间:2025-04-18
在传统中药的宝库中,夜明砂以其独特的来源与功效占据一席之地。这种看似寻常的药材,实为蝙蝠的干燥粪便,却承载着古人观察自然的智慧结晶。其名"夜明"二字,既暗喻蝙蝠昼伏夜出的习性,又暗示了它在眼科疾病中的特殊用途——从《本草纲目》到地方医案,常见其用于治疗夜盲症、目赤翳障的记载。药农常在夏秋之际收集洞穴中的沉积物,经过淘洗、曝晒等工序,将这种动物代谢产物转化为治病良药。现代研究虽对其有效性存有争议,但夜明砂仍以它跨越千年的药香,诉说着中医药文化中"化腐朽为神奇"的哲学。
【中药名】夜明砂
【别名】天鼠屎、鼠法、石肝(《本经》),黑砂星(《纲目》),檐老鼠屎(《江西中药》)。
【类别】肝经血分药。
【药用部位】蝙蝠科动物蝙蝠等多种蝙蝠的干燥粪便。动物形态详"蝙蝠"条。全年可采,以夏季为宜。到山洞中铲取,除去泥土,拣净杂质,晒干。
【产地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
【性味归经】辛,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明目,散血消积,软坚散结。
【主治】主青盲,雀目,目赤肿痛,白晴溢血,内外翳障,小儿疳积,瘰疬,疟疾;用于肝热目赤或生翳障之证,亦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聘耳、疟疾以及瘰疬、小儿疳积、痈疡肿痛、胎衣不下、跌打损伤疼痛。急性结膜炎、夜盲症、颈淋巴结核、小儿麻疹性角膜软化等皆可配伍之。
【文献】
①《本经》:"主面痈肿,皮肤洗洗时痛,腹中气血,破寒热积聚。除惊悸。"
②《别录》:"去面黑皯。"
③《唐本草》:"酒服方寸匕,主子死腹中。"
④《日华子本草》:"炒服治瘰疬。"
⑤《本草衍义》:"合疳药。"
⑥《纲目》:"治目盲,障翳,明目,除疟。"
【成分药理】含尿素、尿酸、胆甾醇及少量维生素A等;可提高视力。
【用法用量】煎汤布包3~10克或研末,每次1~3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使用禁忌】目疾无瘀滞者及孕妇慎服。恶白蔹、白薇。
【配伍选方】
①治青盲:柏叶一两(微炙),夜明砂一两(以糯米炒令黄)。上药,捣罗为末,用牛胆汁拌和,丸如梧桐子大。每夜临卧时,以竹叶汤下二十丸,至五更初,以粥饮下二十丸。(《圣惠方》明目柏叶丸)
②治小儿雀目:夜明砂炒研,猪胆汁和丸绿豆大,海米饮下五丸。(《纲目》)
③治内外障翳:夜明砂末,化入猪胆内,煮食饮汁。(《仁斋直指方》)
④治办眼成内障:夜明砂(洗净)、当归、蝉蜕、木贼(去节)各一两。为末,黑羊肝四两,水煎烂,和丸梧子大。食后熟水下五十丸。(《纲目》)
⑤治瘰疬延缠:夜明砂三钱,白蛤壳五钱(火煅)。共研细末,米饭为丸,如绿豆大。每晚服二钱,白汤下。(《方脉正宗》)
⑥溃肿排脓:夜明砂一两,桂半两,乳香一分。为末,入干砂糖半两,井水调敷。(《仁斋直指方》)
⑦治一切疳毒:夜明砂五钱,入瓦瓶内,以精猪肉三两,薄切,入瓶内,水煮熟,以肉与儿食,饮其汁,取下腹中胎毒;次用生姜四两,和皮切炒,同黄连末一两,糊丸黍米大,米饮服,日三次。(《全幼心鉴》)
⑧治腹中积聚,寒热:夜明砂三钱,阿魏四钱,花椒五钱,红曲六钱。俱研细末,每服二钱,清晨白汤调下。(《方脉正宗》)
⑨治疟发作无时,经久不瘥:蝙蝠粪五十粒,朱砂半两,麝香一分。上药,都细研,以软糯米饭和丸,如绿豆大。末发时,以暖水下十丸,(《圣惠方》)
⑩治腋下胡臭:夜明砂末,豉汁调。(《纲目》)
(11)治夜盲症:夜明砂10g,鸡肝1具。将夜明砂用纱布包好,与鸡肝同煮,肝熟,饮汤食肝,连服1月。《中国动物药》
【夜明砂与望月砂的区别】
夜明砂、望月砂都是动物的粪便.
夜明砂:蝙蝠的干燥粪便,药名叫“夜明砂”,又叫蝙蝠粪,天鼠粪,盐老鼠粪。 主目生翳障、夜盲,故有“夜明砂”美称。同时还能治小儿疳积,小儿惊用可治牙痛,耳漏和腋臭。
望月砂:野兔的干燥粪便,又叫野兔屎,山兔屎,短耳兔屎,粗毛兔屎; 野兔粪便。主退翳明目,杀虫解毒。主治目中翳障,痔漏和疳积。
上一篇:岗梅根的功效与作用-岗梅根图片
下一篇:五味子的功效与作用-五味子图片
-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