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叶根(大青根、路边青、臭树根、臭青)的功效与作用-大青叶根(大青根、路边青、臭树根、臭青)图片
时间:2025-04-18
在岭南乡野的沟渠边或山麓下,常能遇见一丛丛开着白绿色小花的灌木,当地人管它叫大青叶根。这种其貌不扬的植物有着多个耐人寻味的别名——大青根透着朴实,路边青点明生长习性,而臭树根、臭青则直白地道出了它揉碎后特有的青草腥气。老辈人总说,越是气味冲鼻的草药,越藏着祛病除邪的能耐。事实上,这味在《岭南采药录》里早有记载的药材,其淡褐色根皮中确实蕴含着独特的药用价值,从解暑退热到凉血解毒,默默守护着乡民的健康。当我们拨开它斑驳的树皮,仿佛能触摸到中药文化中那种"以臭攻毒"的古老智慧。
【中药名】大青根
【别名】淡婆婆,山漆,臭青,臭大青,臭树根,地骨皮,羊咪青,大叶地骨皮,臭婆根,土骨皮,假青根,臭根,野地骨,土地骨皮,路边青。
【类别】清热药。
【药用部位】马鞭草科植物路边青的根。
【产地分布】生于荒地、低丘陵地的草丛中或疏林下。分布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归经】苦,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除湿。
【主治】主治乙脑;流脑;感冒高热;流脑;腮腺炎;血热发班;麻疹肺炎;黄疸型肚炎;热泻热痢;风湿热痹;头痛;咽喉肿痛;风火牙痛;睾丸炎。
【文献】
①《植物名实图考》:"治偏头风。"
②《广西野生资源植物》:"洗烂疮。"
③《福建民间草药》:"消炎镇痛,除湿祛风。"
④《陆川本草》:"凉血退热,解皮肤热毒。治斑疹,血瘙,蜈蚣咬伤。"
⑤《衡山民间草药》:"治痢疾,麻疹后之口腔炎,热病头痛。"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散瘀止血。治肠炎,菌痢,咽喉炎,扁桃腺炎,腮腺炎,感冒发热,齿龈出血。"
【成分药理】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使用禁忌】
【配伍选方】
①治乙脑,流脑,感冒发热,腮腺炎:大青根二两。水煎服,每日剂。(《江西草药》)?
②治热痢:大青根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茹物志》)?
③治偏头痛:大青根一至二两。酌加水煎,饭前服。(《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偏正头痛,高血压头痛:大青根、臭牡丹根各-两,鸡蛋二个。水煎,吃蛋和汤。(《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⑤治高热头痛等症:大青根五钱至一两,生石膏一两五钱至二两。水煎服。(《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⑥治风湿性关节痛:大青根一至二两,猪脚一只。酌加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⑦治肠风下血:大青根、苦参。水煎服。《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⑧治顽固鼻衄:大青根、山茅、藕汁。同煎服。《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⑨治麻疹以后之烦乱,咳嗽痰多:大青根一两,淡竹叶(有小块根者)五钱,桑叶二钱,栀子五钱。煎汁代茶。《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⑩⑩治黄疸:大青根一、二两,猪肝二两,百草霜(农村烧茅柴的锅底烟灰)三钱。加水同煎服。《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⑾治胃火齿痛:大青根一、二两。水煎去渣取汤,以汤同鸭蛋两个煮服。(《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12)治肾炎:大叶青根(静月山人祖传秘方略)
(13)大青叶(臭青)熏泡治痔疮:大青叶或枝叶煮水熏泡,坚持一段时间痔核会慢慢消失。疼痛严重者可加白矾和滑石《中医大宝库》
(14)大青叶治痔疮肿痛:大青叶取新鲜大青叶40克,捣碎,摊在纱布上,外敷患处,用医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2~3次,连续外敷3日,可消除痔疮急性发作出现的红肿、疼痛。
-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