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肝菜的功效与作用-狗肝菜图片
时间:2025-05-06
在岭南潮湿的巷弄间,狗肝菜常从砖缝墙角探出锯齿状的叶片。这种被客家人称为"塘葛菜"的野草,既不如人参名贵,也不似灵芝神秘,却在民间食疗中静静流淌了数百年。老辈人总记得夏暑时节,阿婆用青瓷碗盛着墨绿菜汤,碗底沉着几粒去核红枣——那是孩童退烧的土方子。现代研究发现,这种爵床科植物叶片中藏着的多糖与黄酮,竟与《岭南采药录》中"清热毒、通肝气"的记载隐隐相合。当我们拂去古籍上的尘埃,或许会惊觉:最朴素的生存智慧,往往生长在最低调的叶片脉络里。
【中药名】狗肝菜
【别名】青蛇仔、金龙棒、野辣椒、、猪肝菜、青蛇、路边青、六角英、麦穗红、路边青、土羚羊、青蛇仔、野辣椒、羊肝菜、土羚羊、假米针、紫燕草、九头狮子草、小青、天青菜、大青。
【类别】清热解毒药。
【药用部位】爵床科植物狗肝菜的全草。
【产地分布】生于疏林下、溪边、路旁。分布于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归经】甘、微苦,凉。归心、肝、肺经。
【功效】清热凉血、利尿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高热,斑疹发热,流行性乙型脑炎,风湿性关节炎,眼结膜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风热目赤及小儿高热惊风;湿热痢疾、小便不利、妇女白带;小便不利;便血,溺血,肿毒疔疮,外用治带状疱疹、外敷痈疖肿毒、带状疱疹、毒蛇咬伤。
【文献】
①《岭南采药录》:"散热。凡热气盛,肝火盛服之。"
②《陆川本草》:"凉血,散热,解毒,利尿。治疮疖肿痛,痢疾,小便不利。"
③《南宁市药物志》:"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治炭疽,疔疮,肠热下血。"
④《岭南草药志》:"清肝热,凉血,生津。除湿火骨痛,斑疹发热。"
【常用配伍】
【成分药理】含有机酸、氨基酸、糖类《中药大辞典》。
【用法用量】煎汤30-60克;或鲜品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衍;或煎汤洗。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中成药】青梅感冒颗粒、神农茶颗粒(冲剂)、清感丸、神农茶颗粒。
【配伍选方】
①治感冒高热:狗肝菜、白花蟛蜞菜、毛甘蔗头各等分,共半斤;石膏一两,赤糙米一撮。水数碗煎至二、三碗,分三次服,服时加适量黄糖。如体弱,除去药渣,再加乌豆同煮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斑痧:狗肝菜二至三两,豆豉二钱,青壳鸭蛋一个(后下)。水三碗,煎至一碗,连蛋一次服完。(《岭南草药志》)
③治小儿痢疾:狗肝菜二两。水煎,分三至四次服。(《广西中草药》)
④治小便淋沥:新鲜狗肝菜-斤,蜜糖一两,捣烂取汁,冲蜜糖和开水服。(《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⑤治无名肿毒及痰核:狗肝菜三两,大茶药根二两,狼毒二两,铺地锦三两,吸脓膏一两,假菊花根二两,鸡骨香五钱,了哥王一两,生油-斤四两。将上药浸四、五天,放入锅内煮至药枯,用纱布滤净药渣,以药油一斤,配合黄丹八两为度,调匀成药膏涂贴。(《岭南草药志》)
⑥治疯狗咬伤:狗肝菜、狗芽花叶、狗咬菜、颠茄药,捣黄糖敷。并以适量煎水和黄糖服。戒食肉类、房事。(《岭南草药志》)
⑦治溺血:狗肝菜三至四两,马齿苋三至四两。水一至二斤,煎二小时,加食盐适量服之。(《岭南草药志》)
⑧治目赤肿痛:狗肝菜一两,野菊花一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
⑨治疮疡:狗肝菜、犁头草。共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⑩治咽喉肿痛:鲜狗肝菜一至二两。捣烂绞汁,徐徐咽下。(《福建中草药》)
(11)治疔疮:鲜狗肝菜一至三两,水煎服;另用鲜叶捣烂敷患处。(《福建中草药》)
(12)治带状疱疹:鲜狗肝菜三至四两,食盐少许,加米泔水,捣烂绞汁或调雄黄末涂患处。(《福建中草药》)
【狗肝菜药食同源】
1. 痈疽肿毒:鲜狗肝菜120克,水煎服;另取鲜狗肝菜捣烂外敷患处。
2. 形积:鲜狗肝菜根30克,爵床15克,水煎服。
3. 白带、崩漏:狗肝菜120克,猪瘦肉120克,水炖,服汤食肉。
4.喉炎、急性扁桃体炎:鲜狗肝菜、马鞭草各30克,醉浆草20克,水煎加醋服。
5. 毒蛇咬伤:狗肝莱、青木香根、犁头草(均鲜)各适量,捣烂外敷。?
6. 主要食用部分为叶片,可做汤、菜用,亦可药用,有清热明眼、除湿去火等功效。
上一篇:卜芥的功效与作用-卜芥图片
下一篇:石蝉草的功效与作用-石蝉草图片
-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