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功效与作用 > 正文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胡图片

时间:2025-05-14

柴胡,这味生长于山野之间的草本植物,自古便是中医方剂中的常客。其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位列上品,千百年来在解表退热、疏肝解郁的临床实践中屡建奇功。细长的根茎带着特有的苦辛之气,既能透达少阳半表之邪,又可调畅肝胆郁滞之气,恰如一位善解矛盾的智者。历代医家对它的运用堪称精妙:张仲景以之配伍黄芩创小柴胡汤,李东垣取其升举阳气之功,朱丹溪则善用其调畅气机之效。时至今日,无论是感冒发热时的对症解表,还是情志不畅时的疏肝理气,柴胡的身影始终活跃在中药柜的青瓷罐中,默默诉说着传统医药的智慧。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胡图片中药名柴胡 chaihu

别名】红柴胡、南柴胡、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英文名】Radix Bupleuri。

药用部位】伞形科植物狭叶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根(习称“南柴胡”),或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的根(“习称北柴胡”)。(本文以南柴胡为例)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深长,少分枝。茎上部多分枝,略呈“之”字弯曲。叶互生,线形或狭线形,长7~1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具短芒,基部渐狭,有5~7条纵脉,具白色骨质边缘。复伞形花序多数,集成疏松圆锥花序;总苞片1~3,条形;伞幅3~8,弧曲;小总苞片5,狭披针形,紧贴小伞;花梗6~15;花黄色。双悬果宽椭圆形,长约2.5毫米,宽约2毫米,棱粗钝凸出。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主产于湖北、四川、安徽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挖,除去茎叶及泥沙,干燥。

药材性状】根较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细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胆经肺经

功效与作用】和解表里、疏肝、升阳。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用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药理研究】药理试验证明,柴胡具有抗炎、解热、镇静、镇痛、镇咳及抗惊厥作用;可减轻肝损伤和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降血压、降低血清胆固醇以及溶血作用;具有抗溃疡、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升高血糖、降低血中脂肪含量、抗辐射损伤等作用。有毒性。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戊酸、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山柰酚、山柰苷、槲皮素、芸香苷、香橙烯、龙脑、大叶柴胡皂苷Ⅱ、桃金娘醇、α-菠菜固醇、去葡萄糖基柴胡皂苷α、柴胡皂苷等成分。另含春福寿醇等成分。

使用禁忌】真阴亏损,肝阳上亢及肝风内动之证禁服。

配伍药方】①治外感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柴胡3~9克,防风3克,陈皮4.5克,芍药6克,甘草3克,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②治疟疾,寒多热少,腹胀:柴胡、半夏厚朴、陈皮各6克。水二碗、煎八分。不拘时候服。(《本草汇言》)

③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柴胡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香附4.5克。水一钟半,煎八分,食前服。(《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

④治黄疸:柴胡(去苗)30克,甘草0.3克。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滓。任意时时服,一日尽。(《孙尚药方》)

⑤治积热下痢不止:柴胡、黄芩各12克。水煎服。(《圣惠方》)

相关推荐文章

柴胡的鉴别方法

柴胡炮制方法与标准

柴胡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柴胡的美容功效及方法

柴胡水提物


    栏目ID=0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26)

Powered by ZhongyaoYi.com © 2023 蜀ICP备2025127025号